1962年8月15日,某部队营区。烈日当空,一辆卡车缓缓驶过营区小路。车上,22岁的雷锋正与战友乔安山说说笑笑。谁也没想到,这会是雷锋人生的最后一程。不久后,一声巨响打破了营区的宁静。雷锋倒在了血泊中,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这起意外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
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起雷锋,很多人脑海里就会蹦出雷锋精神四个字。但其实,真实的雷锋远比这个标签更有血有肉、更富魅力。
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从小家境贫寒。14岁时,他就开始参加工作。虽然生活艰苦,但雷锋却从始至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1956年,18岁的雷锋来到了鞍钢第二炼铁厂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平挚友乔安山。
乔安山比雷锋大一岁,两人性格相投,很快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兄弟。雷锋为人热心,又聪明能干,很快就在工厂里出了名。有一次,工厂里突然下起了大雨,雷锋二话不说就冲到了工地上。他带着工友们用塑料布、雨衣甚至自己的被子床单,把堆放在工地上的水泥全部盖好。这一举动,为工厂保住了7200多袋水泥,雷锋也因此受到了表彰。
雷锋的热心肠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中。在生活里,他更是个热心肠。那时候,很多工友文化程度不高,写封家信都犯愁。雷锋就主动承担起了代笔的任务,帮工友们写家书。这些小事,让雷锋在工友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1962年8月15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那天,雷锋和乔安山一起开着卡车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雷锋提议先把卡车洗干净。这个提议,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卡车缓缓驶过营区,前方出现了一根挡路的晾衣杆。雷锋跳下车,为驾驶座上的乔安山指挥。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卡车突然发生倾斜,撞上了晾衣杆。晾衣杆折断后又迅速回弹,不偏不倚地击中了雷锋的太阳穴。
雷锋倒下了,血流如注。乔安山吓傻了,声嘶力竭地喊着雷锋的名字,可雷锋再也没回应。周围的战友闻讯赶来,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惊呆了。
乔安山强忍悲痛,赶紧联系连长,把雷锋送往的西部医院。在送医途中,雷锋已经几度停止呼吸。医院的医生诊断,雷锋也许会出现了颅内出血,一定要尽快安排开颅手术。
然而,西部医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院长火速写了一封求救信,让副连长曹玉德带着信去医院求助。可天不遂人愿,曹玉德在途中遇到了一连串意外。等他好不容易赶回医院时,已经是下午三点。而此时,雷锋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雷锋走了,留下了满腔悲痛的战友们。乔安山更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他紧紧抱着雷锋那件染血的旧军装,一遍遍地回想着与雷锋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无法原谅自己,认定是自己的操作失误导致了雷锋的死亡。
雷锋的离世,让整个部队陷入了悲伤之中。上级领导立即联系了史宝光等人,想让他们能够查明雷锋的死因。
史宝光来到现场后,发现事情并不简单。种种迹象说明,雷锋并不是被卡车直接撞击致死的。那么,究竟是什么问题造成了雷锋的死亡?
史宝光找到了当事人乔安山。此时的乔安山已经被打击得不成人样,整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史宝光看到这一个场景,不禁叹了口气。但他还是强打精神,严肃地对乔安山说:你现在这样颓废,是要给谁看?人已经没了,而事故发生时只有你在现场。我们要查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只能靠你提供帮助。你确定还要这样继续坐下去吗?
这番话像一记当头棒喝,让乔安山清醒了过来。是啊,不能让雷锋这位好战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想到这里,乔安山才终于强打起精神,跟着史宝光出门,为他指认现场。
经过仔细勘验和分析,史宝光终于得出了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原来,罪魁祸首竟是那根看似不起眼的晾衣杆。
出事的路口地形有些特殊。虽然表面看上去很平坦,但实际上,在立晾衣杆的那片地面上,存在一个不易察觉的坡度。这导致卡车开上去后,司机会出现较大的视野盲区,看不清后轮的情况。而且,由于坡度的存在,卡车一旦开上去,就会因为自身重量惯性而发生较大的倾斜。这种情况,完全不是司机能够掌控的。
更糟糕的是,旁边还有一根晾衣杆。卡车一倾斜,就撞上了晾衣杆,导致晾衣杆根部折断。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只是一次极其轻微的交通事故。但是,为了使晾衣杆牢固,底部拴着铁丝。晾衣杆虽然折断,却又因为铁丝的牵引而迅速回弹。
当时站在晾衣杆旁边的雷锋,正是被回弹的晾衣杆猝不及防地击中了右侧太阳穴,造成了大面积的颅内出血。这就是导致雷锋死亡的真正原因。
事实摆在眼前,雷锋和乔安山都并没有责任。因为,最终使事故变得如此严重的,一是不易察觉的地形,二是晾衣杆不为人知的构造。雷锋和乔安山完全不可能未卜先知,而他们当时在车上的行驶操作,以及下车指挥的方式,都并没什么问题。
史宝光就此事出具了非常详细的勘验报告,并进行了上报。随后,他也第一时间找到了乔安山,希望这个小伙子能够放下心结。因为,这一切实在不能怪到他的身上。
虽然真相大白,但乔安山又怎会是轻易地走出阴霾?在雷锋去世之后,他长期处在消沉之中。上级领导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很为乔安山担忧。如果雷锋在天有灵的话,想必也不愿看到自己视为弟弟一般的战友,遭受一生的折磨。
考虑到乔安山此刻的艰难处境,经过反复的斟酌,最终决定,不对外公布雷锋具体的死因,只宣布雷锋是因公殉职。
两年之后,乔安山带着满心伤痛离开了心爱的部队。但他也默默下定了决心,既然雷锋的去世已经没办法挽回,那他便要继承雷锋的精神,用自己的一生去补偿。
从此之后,乔安山永远用雷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竭尽所能去帮助身边的所有人,无偿献血、捐助贫困,帮扶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这些事情成为了乔安山的日常生活。
很多时候,做好事意味着会给自己增添许多麻烦,但是,乔安山从来就没抱怨过。有一回,他救下一个被车撞伤的路人,没想到那人醒来之后,反而一口咬定是乔安山撞伤了自己,花了很久才查明白。但即便如此,乔安山也并没有责怪这位路人。
他总是说:只要是雷锋会做的事,我就不会袖手旁观!他做了很多好事,但如同雷锋一样,他从不留下姓名。
乔安山,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巨大的悲痛和自责中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他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雷锋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但雷锋精神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不单单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新时代的雷锋,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雷锋走了,但雷锋精神永存。而乔安山,则让我们正真看到了这种精神如何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也许,这才是雷锋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